活动现场
【一】
300余精英齐聚佛山
与会嘉宾齐声点赞
本次经销商大会由佛山陶博会组委会主办,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建材流通协会陶瓷卫浴经销商委员会和陶瓷商学会协办,中陶家居网支持。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尹虹博士,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冯斯静、陶瓷卫浴经销商委员会主席李作奇、制造生产服务委员会主席黄湘涛,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会展中心总经理龙清玉、新润成陶瓷集团董事长关润启、新中源陶瓷营销总经理陈勤显、新锦成产业集团总经理梁睿、大角鹿超耐磨大理石瓷砖董事长南顺芝、通利大理石瓷砖董事总经理张念超、狮王集团董事长刘宝、新一派企业董事总经理关伟华、理想卫浴营销总经理危四祥等领导和嘉宾,以及来自新明珠、东鹏、新中源、宏宇、惠达、浪鲸、理想、英皇等陶瓷卫浴企业的嘉宾共享盛会。
活动现场
秦占学:“不让中间商赚差价”是伪命题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首先上台致辞。他说,正所谓“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经销代理商如同千万条支流、细流,众流归海,才能使得我国陶瓷卫浴行业这浩瀚之海不会干枯而广阔深邃。他表示,佛山陶博会是中国陶瓷卫浴产品的市场风向标,是世界陶瓷卫浴的中国主战场,每年到佛山陶博会的专业买家中,超过一半为经销代理商。他希望大家能够依托佛山陶博会的广阔平台,在本次经销商大会上充分交流和探讨,在多重压力下突围创新,拥抱新机遇,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秦占学表示,近两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广告语就是“不让中间商赚差价”,他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首先,在互联网时代,许多由工厂直接对终端消费者的平台都已经死掉了,生产企业不具备完善的销售服务功能,与社会分工相悖;其次,互联网改变的只是渠道,没有改变应用的属性,节约的是物流成本而非差价;第三,差价具有必要性,如果没有差价,就体现不出销售服务的价值。就应该让经销代理商赚到差价。他希望生产企业认真思考,善待经销商,拿出更多的利润来,其产品才能从使用价值转化成价值。
龙清玉:希望厂商拨开云雾迎难而上
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方,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会展中心总经理龙清玉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自发展之初,经销商模式就一直是陶瓷企业的重要营销渠道。近年来,随着精装房、整装定制等渠道的冲击以及建陶卫浴行业进入转型升级期,很多经销商朋友迫切需求开拓新的经营模式。为了更好地服务经销商朋友,搭建厂商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佛山陶博会组委会从两年前就开始举办经销商大会,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她希望在座的厂家和经销商能通过佛山陶博会这个平台,拨开云雾,迎难而上,佛山陶博会也会继续深耕经销商渠道,拓宽更多形式,赋能经销商。
【二】
聚焦热点,洞悉趋势
大师级演讲干货满满
尹虹:瓷砖行业的经销商不可能消亡
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博士现场带来了《瓷砖品牌与经销商》的主题分享。他首先从瓷砖品牌和定位谈起。他认为,品牌就是品质+营销力。在陶瓷行业至少有大众品牌、高端品牌、奢华品牌,甚至是专一品牌、OEM品牌。不同的定位有不同的系统,做品牌经常既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循序渐进,也可能是高举高打,也可以是狂轰乱炸,品牌要有定位:瓷砖与卫浴,国内经销商与进口瓷砖。
在品牌和经销商的关系上,他认为,做品牌的系统很多时候忽略了经销商系统,做品牌有一个重中之重是要做品牌的经销商。定位搞好了,为什么不去找能做品牌的经销商?现在能做品牌的经销商是稀缺资源。同时,他认为,做经销商队伍是要自身培训和挖掘,不一定是挖别人的墙角,企业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这个很重要。
房地产的形势,在这20年的发展中,2019年是绝无仅有的,全部是负增长。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行业在当今发生了渠道的变化,精装房增长,整装成为潮流,设计师经销成为终端零售的一大部分,装配式建筑很少用瓷砖。那么经销商还有没有机会?经销商会消亡吗?他认为,仅凭单一陶企之力是无法垄断全国营销业务的,瓷砖行业的经销商不可能消亡。企业去经销商化也是不明智的做法。
同时,尹虹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经销商必须要转型,要提升,要向品牌代理商转型,要介入工程集采,医院、法院、学校,并和地方的整装公司进行密切的沟通,跟设计师营销进行结合。
李作奇:与时俱进,构建新型市场渠道生态链
本次大会的协办单位—中国建材流通协会陶瓷卫浴经销商委员会主席李作奇也带来了《与时俱进,构建新型市场渠道生态链》的主题分享。他首先用一组数据揭开行业大势:据中国建材流通协会陶瓷卫浴经销商委员会、中陶家居网数据中心统计,2019年1-8月全国瓷砖总需求量为43.5亿㎡,在去年下滑12%的基数上,同比去年同期继续下滑4.5%。而供给方面,今年1-8月全国瓷砖产量约61.9亿㎡;出口方面,1-8月全国瓷砖出口量5.08亿㎡,出口额29.56亿㎡,平均单价5.8美元/㎡。
综合内需、出口,李作奇认为,行业供需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产量过剩约21.6%,而且符合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产品供给不足(适合不同地域风格建筑的,如北方的秦砖汉瓦风格、江浙的江南风格、岭南风格、各地少数民族风格、民宿、特色村镇等),大量同质化产品过剩严重。
李作奇表示,当下经销商面临精装房冲击、零售全面下滑(幅度30-50%)、产品结构与渠道的矛盾以及工程、整装难做,回款难风险大等诸多难题,在此形势下,如何破局?他建议品牌经销商抢占主流市场,打造品牌标识度清晰的新型专卖店,并缩减店面数量,集中人财物做好1-2个形象店;此外,构建新型渠道生态链,链条闭环大小根据自身实际。与此同时,他也建议中低端经销商将渠道进一步下沉。
在构建新型渠道生态链上,李作奇给经销商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加强本地市场需求端调研;第二,加强老客户群的管理维护;第三,做好团队的专业化分工;第四,提升团队的服务水平。
侯定文:厂商是命运共同体,携手才能实现共赢
广州建众创始人、董事长,中国家居建材行业的实战营销领军人物侯定文现场发表主题演讲《厂商共赢模式》,为与会嘉宾解读市场变局下应如何进行模式突破,实现厂商共赢。侯定文指出,陶瓷行业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于有格局有眼光有能量的企业来说一定是好的,对于有团队、有远见的经销商来说一定是做大的最佳时期。同时,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对于智者来讲,懂得未来发展的路径,懂得消费者的改变,懂得市场结构性的变化而去改变自己,企业所有的成功都是因为把握了趋势,踩准了节奏。
“看得清市场的本质才能找准方向,看不清市场本质必然会迷盲。” 侯定文说,市场的本质问题是发生了结构性改变:第一是销售结构改变;第二是消费者个人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想去逛店,所以整装变成了一个风口;第三是产品的边界改变,过去分仿古砖、瓷片、仿石材砖,现在大家都有。
侯定文认为,中国陶瓷行业不是市场容量的问题,业界常说市场难做,业绩不好表面是由于大环境改变,但实际上还包含着其他问题。她分析道,房地产2018年住宅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6.8%,市场仍有8000亿市场容量的存量房,2018年市场容量达到4.33万亿,建陶市场空间仍很大。
“瓷砖是永恒的朝阳产业,因为它解决了人的衣食住行。”在她看来,整个陶瓷行业预计在3000个亿左右的市场容量。中国经济的本质从快增长进入慢增长但依然强劲,企业经营困难,主要在于老板的思维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个,未建立组织变革与迭代的能力。今天的问题不是市场容量的问题,也不是产品的问题,而是市场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消费者结构改变。
对于厂商关系,侯定文认为,从最早的买卖关系,到第二个阶段的管理关系,到第三个阶段的相互赋能,到最后一定是命运共同体、合伙人关系,厂商携手才能实现共赢。
【三】
品牌老总&经销商巨头
尖峰对话解析行业新格局
在随后的厂商对话环节,新中源陶瓷营销总经理陈勤显、新锦成产业集团总经理梁睿、通利大理石瓷砖董事总经理张念超、意大利TASSANI塔萨尼大中华区执行总裁刘芳女士、诺宝瓷砖张家港营销中心董事长顾彩萍女士、新中源陶瓷常州营销中心董事长郑友华等厂商巨头现场对话,聚焦行业新热点,解析行业新格局。论坛由行业资深市场专家仝春彦主持。
今年行业普遍比较艰难,市场萎缩、零售艰难,渠道碎片化使厂家和经销商都比较迷茫,作为经销商或厂家负责人应如何厂商携手来应对当前市场困局?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零售普遍下滑30%-50%,导致经销商大规模关店或缩减店面,当前零售还有发展空间吗?精装房占比越来越高,造成厂商市场空间被挤压,会不会加速行业洗牌?论坛现场,对话嘉宾就当下厂商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纵论行业发展新趋势,为现场嘉宾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论坛相关内容详见中陶家居网后续报道。)
行业资深市场专家仝春彦
新中源陶瓷营销总经理陈勤显
诺宝瓷砖张家港营销中心董事长顾彩萍女士
意大利TASSANI塔萨尼大中华区执行总裁刘芳女士
新锦成产业集团总经理梁睿
通利大理石瓷砖董事总经理张念超
新中源陶瓷常州营销中心董事长郑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