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陶家居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

有计划逐步停窑减产 各产区建陶企业苦撑待时

出处:中国陶瓷家居网    发布日期:2011-12-13    作者:楚才    责任编辑:海丽    浏览次数:   

     中国陶瓷家居网讯(记者楚才报道)针对当前不少媒体报道,说国内建陶企业大面积停产,近日,记者走访了广东泛佛山地区的陶瓷积聚区域,并通过驻外记者对山东、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陶瓷产区的实地调查,发现并不像有些媒体所说的那样大面积停产的情况。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各产区企业还是基本能够维持,只不过出于库存压力和市场大环境的冷淡现实,从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普遍有计划地逐步停窑减产。“现在还能挺住,但如果明年大环境继续恶化,我们再考虑停掉一部分生产线。”佛山一大型综合性陶瓷企业的销售老总陈先生如是说。

 

      山东仿古砖企业成抗“冷”主力 最低端产品遇寒不愁

 

      本网驻山东记者从企业了解到,淄博除狮王陶瓷外,大部分抛光砖和内墙砖企业库存非常严重,加上这些企业本来没有多少仓库,出现大面积停产停线。但仿古砖企业却日子相对好过,成为淄博陶瓷今年抗“冷”的主流;个别企业甚至逆市飘红,如雅迪陶瓷,今年反而呈现大幅度增长。统一陶瓷销售也不错,并借机组建防静电产品的集团化公司和产品链。强赛特陶瓷业有不少的增长,新产品颇受广大商家的青睐,不少佛山的仿古砖大品牌甚至上门洽谈贴牌合作。而在临沂产区,作为面向广大农村的低档产品,销售并不清淡,和河南内黄相似,有点红火的味道,目前100多家企业还没有听说有几家企业停产。

 

      临近年关 湘鄂赣企业普遍反弹

 

      本网驻江西记者在高安及周边陶瓷产区了解到,进入11月份后,江西的陶瓷企业普遍开始走向正常,这与今年4月以来库存接近极限、限电停产的局面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本网记者在现场看到,江西新明珠、新中源、太阳陶瓷等大部分企业都在正常生产,只是个别企业因为产能大而停掉一条线而已。而在湖南,除临湘几家企业停线多一点外,岳阳新墙工业园的建陶企业,形势还能支撑。企业都表示,虽然市场形势不好,但销售还是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只是幅度下滑而已。某佛山在当地的职业经理人表示:“现在企业都在苦苦支撑,而且暂时都还能支撑下去,等待明年开年能有个好的开局”。而湖北当阳等地的陶瓷企业,记者前不久在参加活动时发现,今年似乎影响不是很大。

 

      广东企业普遍减产 私抛厂大量停产

 

      作为全国建筑陶瓷的龙头产区,佛山陶企今年的日子比较艰难,除宏宇、欧神诺、金意陶等少数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这主要是产能过于庞大、扩张过快的缘故。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表示,根据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全国建筑卫生陶瓷的产量有可能超过90亿平方米,截止到前10月,全国陶瓷建筑产量已超过75亿平方米,增幅达到13.9%,其中广西、河南、安徽、湖北、重庆、甘肃、贵州这些地区的产量增长都超过30%,有的甚至超过50%,个别超过100%。而佛山在广东及外省的生产基地和资本控制的产能扩张又占据了主流。某主流仿古砖品牌老总分析,现在不少企业都在硬顶着,苦苦的支撑,但如果明年的市场需求继续保存冷淡,后果就难以预料,很可能造成行业的真正洗牌。

 

      一直日子滋润的佛山私抛厂品牌,今年遭遇的严峻局面是史上空前的年终岁末,南庄、小塘等镇逾百家私抛厂几家欢乐几家愁,400 多条抛光砖生产线伴随着严冬的到来处于半停产状态。一抛光厂的老总向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库存压力很大,而产品价格又相当透明,现在都寄希望明年政府加大落实保障房建设,企业开始大力开发工程渠道,苦撑以待时机”。

 

记者点评:

 

转型升级深耕国内市场是出路

 

      日前,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和欧神诺陶瓷董事长鲍杰军皆表示,日前公布的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十二五规划,都将国内市场的需求作为今后的重要渠道面,陶瓷业必须实现转型发展,把产品的主要方向对准国内需求,特别是要抓住未来保障房建设的机遇,生产出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同时要围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思路,调整生产和产品结构,尽快让中国陶瓷业渡过严冬。目前一些大型陶企已纷纷改变明年的营销策略和产品结构,加大研发力度,转战高端市场。诸如金牌亚洲陶瓷近日也发布了喷墨微晶“金牌国玉”新品;裕景陶瓷推出了LV瓷质薄板;广东高微晶科技有限公司年底推出全新微晶石品牌“欧洲之星”,并定位为“陶瓷中的奢。在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旺的大环境下,走产品的差异化和深耕细作国内市场,无疑是唯一的出路,特别是在国家的产业政策下。

 

 

 
上一篇:瓷砖出口欧盟骤降超两成 文化载体或可成突围利器
下一篇:瓷砖薄型化洁具轻型化国家标准明年底陆续出台